德党镇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小切口”凝聚“大共识”,用“微实事”串联“共治链”,以“四共四效”的整改成效检验学习成果,实现“治理一处、惠及一片”的乘法效应。
德党镇党委班子及班子成员带头边学习边检视,充分运用纪检监察、巡视巡察、信访反映、“两代表一委员”建议等途径,结合日常走村串户、人大代表走访、党员大会征集等,梳理发现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方面的问题,查找领导班子问题6个、班子成员问题24个,整改后经班子集体研究并报县级备案,已销号班子问题5个、班子成员问题22个。带动各级党组织开门纳谏,19个村(社区)党总支班子深入查摆群众身边的具体问题44个,整改后经班子集体研究并向党员大会通报,报镇级备案销号37个。
对于查摆出来的问题,德党镇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通过院坝会、火塘会、走访调研等形式凝聚共识,引导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鼓励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智献智,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形成“自己的事自己办”的浓厚氛围。
“过去,茂梧河道淤泥堵塞,一到雨季洪水就漫灌农田。为彻底解决这一难题,我们村‘两委’整理出河道治理思路,并在镇党委、政府和水务局大力支持下,通过‘向上争取+镇级配套+群众自筹’,争取到了10万元治理资金。240位乡亲出工出力,清理了1000吨淤泥,3.6公里的河道焕然一新,沟渠规整、水流畅通,惠及820户、3280名村民。”德党镇茂梧村党总支书记、主任陈雪说。
德党镇通过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结合各村(社区)实际制定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的运行机制,在推动资源下沉、服务下沉、责任下沉的同时,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公共事务治理,激发自治活力,推动治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守护。为深化“平安社区”建设,创新群防群治模式,永德县公安局德党派出所联合辖区外卖企业,发动107个外卖骑手组建“小黄帽义警队”,发挥骑手“走街串巷、贴近群众”的职业优势,延伸治安防控触角,打造“移动平安哨兵”,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实现信息联动、巡逻联动和宣传联动。永安社区通过做实组织融入、活动融入、教育融入、治理融入、服务融入的“五维融入”,做实离退休干部党建融入城市基层党建,让“银发力量”真正在社区扎根、发光发热,形成了多方联动、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局面。
“由于我们职业的特性,每天都穿梭在大街小巷,会发现各种治安方面的问题,并做到第一时间上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也会继续坚持,共同维护社会治安。”小黄帽义警队队员鄢德超说。
德党镇将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学习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尺,对于单靠村(社区)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镇党委积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打破部门壁垒,形成“村社吹哨、部门报到”的联动共治格局,确保问题清单“落地有声”。由镇党委牵头,联合政法、公安、住建、电信等部门,开展“串寨纳谏平安守护”行动,深入公租房片区各楼栋逐单元逐户敲门,做实基础信息采集等工作,掌握各类群体的底数和需求,通过落实城市低保、临时救助等政策措施,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驿站等配套设施,进一步关心关爱“一老一小”等特殊群体。创新“五个一”(个人、商家、政府、社区、社会各出一点)的多元筹资机制,建设“老年幸福食堂”,累计服务全镇老人用餐2670人次,累计减免就餐费用超1万元,有效弥补运营成本,保障纯公益属性,更多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我们通过‘开门教育共查摆、聚焦关键小事求实效,群众主体共参与、激发内生动力出成效,多方联动共解难、整合辖区资源提质效,因地制宜共建制、创新运行机制树长效’这一‘四共四效’的模式推动资源下沉、服务下沉、责任下沉,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确保学习教育中民生福祉成色更足、暖意更浓。”德党镇组织委员吴新春表示。
记者:李永江 邓聪(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