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永德县乌木龙乡种植的2500亩藠头迎来了丰收季,采收的繁忙场景与收购的热闹景象绘就出喜庆的丰收画卷,按照每亩藠头4000元的收入来算,2500亩藠头总产值高达1000万元,藠头产业正逐步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疙瘩”。
走进扎模村藠头种植基地,只见农户忙碌的身影遍布田间地头。他们手持工具穿梭在田垄间,小心翼翼地将饱满的藠头从泥土中挖出,娴熟快捷地剪除根茎、枝叶,在他们的忙碌下,一颗颗饱含泥土气息的藠头被快速完成采摘装袋。扎模村是乌木龙乡藠头种植面积最多的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藠头产业已成为村民们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种植藠头是我们重要的生活来源,这个产业还是很好的,产量、价格都比较好。”扎模村藠头种植户何七说。
乌木龙乡种植藠头历史悠久,但交通不便、销路不畅一直制约着藠头产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全县交通基础设施大幅改善,越来越多的客商走进基地进行收购,藠头销路逐步打开,农户种植积极性也大幅提升,种植面积从上百亩飙升至2500亩。而且乌木龙乡独特的冷凉气候为藠头生长提供了绝佳环境,当地产出的藠头肉质饱满、色泽洁白、口感脆嫩,深受市场青睐。
“这里的藠头质量好,我们每年都来收购100多吨至200吨,拉到贵州销售,销量很好。”贵州收购商梁正华说。
除了传统的渠道销售,乌木龙乡藠头产业的“订单农业”销售模式也逐步成熟。通过设立集中收购点,零散销售方式升级为集中规模销售,从农户手中收购来的藠头,全部使用机器进行集中清洗,品质统一,促进了订单成交。通过“订单农业”,乌木龙乡产出的藠头销售范围不再局限于省内,而是搭乘电商平台销往四川、重庆等地,拓宽了销售渠道,让高原深处的优质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我们把农户的藠头收购来进行清洗,然后卖给收购商,方便群众打开销路,增加收入。”乌木龙乡藠头集中收购点负责人杨春云说。
从曾经受制于交通与销路的“土疙瘩”,到如今种植面积达2500亩、产值达1000万元的“金疙瘩”,乌木龙乡的藠头产业走出了一条特色增收富民道路,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结出累累硕果,勾勒出一幅产业兴旺、百姓富足的幸福新图景。
记者:祁学军 李永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