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工作队组织连夜抢修道路,轻木林线塌方路段将严重阻碍我们出行。”看着恢复畅通的道路,永德县大雪山乡大平掌村村民杨金清感慨道。暴雨来袭时,该村驻村工作队员冒雨奋战,第一时间抢通了坍塌路段,保障了群众的“生命线”。
汛情就是命令,责任重于泰山。面对近期严峻的防汛形势,永德县117支驻村工作队、317名驻村工作队员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在预警监测、转移避险、抢险救灾、恢复重建等关键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筑起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铜墙铁壁”。
闻“汛”而动,织密联防“安全网”。进入汛期以来,强降雨天气频发,全县驻村工作队员闻“令”即动,第一时间进入24小时值守状态,严格落实“1262”精准预警和协调联动机制。与村“两委”干部、党员群众协同作战,深入地质灾害隐患点、低洼易涝区、老旧危房、河道堤岸等重点区域,开展“地毯式”排查及日常监测,累计排查风险隐患60个,并第一时间落实警示隔离、应急加固等管控措施。通过村级“大喇叭”循环播放、微信群实时更新、逐户敲门通知等举措,确保预警到户、提醒到人。对独居老人、留守儿童、残疾病患等特殊群体,落实“一对一”包保责任,确保险情升级时能够迅速、安全转移安置。相邻乡镇、村寨的驻村工作队员打破地域藩篱,第一时间互通险情、共享资源,合力排除交界点塌方、滑坡、溃堤等重大险情,合力织密汛期安全防护网。
挺身而出,勇当抢险“急先锋”。面对雨势迅猛、道路中断、山体滑坡等紧急情况,全县驻村工作队员迅速响应,冲锋在前,以实际行动诠释担当。乌木龙乡扎模村驻村第一书记鲁荣昌在巡查中及时发现李廷志户地基塌陷、地面开裂的险情,果断组织人员成功转移安置该户群众,避免了人员伤亡;亚练乡忙回村驻村工作队员吴建在巡查中发现塘尚树小组道路边坡塌方险情后,迅速组织力量进行清理,保障出行安全和道路畅通……
这些只是全县驻村工作队员投身抢险救灾中的缩影。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党旗飘扬,哪里就有党员身影。在危急时刻,全县驻村工作队员迅速组织成立58支党员抢险突击队,无惧风雨,清障开路、排险固堤,累计协助安全转移安置群众50人、修复村组道路143公里、清理修复边沟60.2公里。用实际行动在防汛救灾最前沿筑起了一道道“红色堤坝”,成为受灾群众最坚实的依靠。
接力攻坚,齐心重建“新阵地”。当防汛救灾进入恢复重建的关键阶段,全县驻村工作队员迅速调整工作重心,勇担带领群众恢复生产的“主力军”。第一时间深入田间地头,逐户走访核查灾情,精准建立灾损台账,为后续帮扶和重建工作奠定坚实基础。积极协调落实民政救助、农业保险、信贷支持等政策,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恢复生产。
大雪山乡勐旨村驻村第一书记邓春瑰第一时间深入坚果种植基地,实地核查损失情况,耐心指导农户科学开展清淤排涝、扶苗定植、病虫害防治工作,最大程度减少损失;永康镇送归村驻村第一书记杨家寅及时组织修复受损烤烟产业路2.7公里,有效保障烤烟按时采烤……全县各驻村工作队积极对接行业部门,邀请专家指导恢复产业发展,组织劳动力互助,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提升,全力帮助群众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当时,眼看着挡墙就要塌了,要不是第一书记及时帮我们转移安置,真不敢想后果。后来,对房屋、农作物等受损的农户,他们还为我们争取补助,有他们在,我们心里很踏实。”小勐统镇河边村村民李有荣说。
灾难无情人有情,最是勇毅显作为。在永德县防汛救灾一线,广大驻村工作队员走村入户、冒雨抢险、清淤排涝,用真情和汗水守护了群众的幸福生活,让党旗在防汛救灾一线高高飘扬,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驻村工作队的责任与担当。
通讯员:永德县委组织部 熊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