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结果分类:B)
永文广旅字〔2018〕47号 签发人:陈绍韶
永德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关于对
永德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第70号建议答复的函
张友代表:
您在永德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彝族俐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建议》(人大建议第70号),已由县人大办转交由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首先,衷心地感谢你对永德非遗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为非遗工作的健康发展出谋划策。我局收到建议后,高度重视,于4月25日召开专题会议,对建议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并由分管非遗工作的副局长李有旺同志负责,指定县非遗保护中心专人对建议进行答复。
俐侎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主要分布在我县的乌木龙乡,整个族群有两万六千多人,至今仍然保留着独特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祭祀文化和传承文化。彝族俐侎始终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如火把节、冥婚等,尤其是“桑沼哩”情人节原始淳朴、令人神往。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资源,需要传承与保护。您提出的:“建议传承与发展彝族俐侎文化”建议的很好。近年来,我局高度重视彝族俐侎文化的挖掘与保护,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加大对彝族俐侎文化项目的申报力度。目前,乌木龙乡“彝族俐侎人刺绣技艺”、“彝族俐侎人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彝族俐侎人烤全羊技艺”等3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已被永德县政府公布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彝族俐侎人打歌的传说”、“彝族俐侎人创世调《龙门调》”、“彝族俐侎人传统文化保护区”等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已被临沧市政府公布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彝族俐侎人服饰制作”、“彝族俐侎人葫芦笙舞”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已被云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了有效传承彝族俐侎文化,除了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以外,我局还多次深入乌木龙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进行调查,并开展传承培训活动。目前,乌木龙乡共有17名传承人被命名为省级、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下步工作中,我局将继续做好彝族俐侎文化的传承申报工作,不断挖掘整理上报,做到“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再次感谢你对永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真诚地欢迎你以后继续提出更多的意见和建议。
2018年5月24日
(联系人及电话:杨映华 5220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