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永德县人民政府关于永德县2021年地方财政决算(草案)报告
发布日期:2022-09-09 11:35 信息来源:县财政局 浏览次数:12 字体:【

监督索引号53092303100011000

永德县人民政府关于永德县2021年地方财政决算(草案)报告

——2022年8月25日在永德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

永德县财政局局长 朱子军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由我向本次会议报告《永德县2021年地方财政决算(草案)报告》,请予审议,并提出意见。

一、2021年地方财政决算情况

根据省、市返回的报表数据,我县2021年度地方财政决算数据与县人民政府向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报告(以下简称“原报告”)的快报数总体一致,但部分收支有所变化。

(一)2021年地方财政决算情况

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708万元,完成年初预算33690万元的100.05%,比上年决算数32708万元增收1000万元,增长3.06%;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收付实现制)179106万元,完成上级下达任务数,同口径比上年决算数191312万元减支12206万元,下降6.38%。

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708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04539万元,调入资金4738万元,地方政府存量置换一般债券转贷收入18660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943万元,收入总计264588万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9106万元,上解支出5388万元,调出资金1104万元,地方政府存量置换一般债券还本支出18712万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702万元,支出总计205012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59576万元。

省返数与原报告快报数变动情况说明:

(1)全县实际上级补助收入204539万元,比原报告数203779万元多760万元,其中返还性收入3144万元比原报告数2431万元多713万元。原因说明:2021年落实收入划分体制,省级分享耕地占用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三项税收收入超2020年基期数增量部分全额留归县区,故其他税收返还收入比原报告数多713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167011万元比原报告数166964万元多47万元,原因说明:2021年上级清算下达企业退休教师工资补助47万元,故固定数额补助比原报告数增加47万元。

(2)全县上解支出5388万元比原报告数5241万元多147万元,原因说明:上级清算可再生能源上解支出增加29万元、新增砂石料行业上解支出110万元、新增文化旅游业上解支出8万元。

(3)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702万元比原报告数多684万元。原因为年终清算上级补助收入增加760万元,用于弥补上解支出增加147万元后,形成净结余资金613万元,本级财力结余71万元用于调增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故实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比原报告数增加684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8942万元,完成年初预算5800万元的154.17%,比上年决算数5776万元增收3166万元,增长54.81%;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0289万元,完成年初预算8200万元的369.38%,比上年决算数21021万元增支9268万元,增长44.09%。

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8942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133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转贷收入28000万元,调入资金2443万元,上年结余597万元,收入总计42115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0289万元,调出资金1824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还本支出500万元,支出合计32613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9502万元。

省返数与原报告快报数变动情况说明: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8942万元比原报告数8943万元少1万元。原因说明:全市在汇审总决算时,对年末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四舍五入取整,导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比原报告数减少1万元。

3.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27178万元,比上年同口径决算数21092万元增收6086万元,增长28.85%;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19789万元,比上年同口径决算数17923万元增支1866万元,增长10.41%。

全县社会保险基金平衡情况:社会保险费收入16492万元,利息收入1109万元,财政补贴收入8595万元,委托投资收益494万元,转移收入459万元,其他收入28万元,收入合计27178万元。社会保险待遇支出19780万元,转移支出4万元,其他支出5万元,支出合计19789万元。收支相抵,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本年收支结余7389万元,年末滚存结余40975万元。

省返数与原报告快报数变动情况说明: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与原报告填报口径存在差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共五个险种纳入上级统筹,县级仅反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故存在较大差异。

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4万元,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4万元。收入来源为上级安排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补助资金,对应支出增加。省返数与原报告快报数无变化。

(二)地方政府债务决算情况

2021年,全县政府债务限额229443万元(一般债务限额155138万元、专项债务限额74305万元);2021年末全县政府债务余额193130万元(一般债务118825万元,专项债务74305万元)。

以上数据均为省返数,最终以市级批复的总决算数据为准,待上级正式批复后,如有变动,将按规定向县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

二、主要工作成效

(一)抓实财政收入管理。一是提升聚财生财能力。将培育、招引、壮大市场主体作为财源建设的抓手,有效发挥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政府投资基金等财政资金引导职能,坚持将财源建设贯穿于经济建设全过程和财税管理各方面,持续巩固传统产业税源,厚植“果糖茶菜烟畜”六大产业发展,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培植新兴税源增长点。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708万元。二是抓实减税降费提效。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优化营商环境作为财源建设的重要支撑,积极支持中小企发展,为市场主体发展提供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三是全力争取上级支持。县级各部门根据上级政策导向,做实项目储备、申报,不断加大与上级部门对接、汇报力度,全力争取上级支持,全县争取到一般公共预算补助资金203779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补助收入2132万元,专项债券资金27500万元,再融资债券资金19160万元。

(二)落实重点支出保障。一是兜牢三保底线。强化“三保”主体责任,建立县级“三保”组织领导机制,制定《永德县“三保”工作方案》《永德县“三保”应急处置预案》,算好“财力账”“支出账”“平衡账”三本账,积极统筹财政资源,切实保障基本民生落实到位、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机构正常运转,全力以赴保“三保”,县级“三保”支出151071万元。二是抓实疫情防控。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落实疫情防控资金1787万元,切实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三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涉农整合资金22589万元,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四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4939万元,用于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安排产粮大县奖励资金1237万元,用于粮食仓储物流一体化建设;安排粮食风险基金513万元,保障粮食储备和供给安全;兑付耕地地力补贴5468万元,发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880万元,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强粮食生产。五是落实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680万元,服务培育屠宰加工企业,逐步实现由“调猪”向“调肉”转变。六是深化与企业合作,建设好肉牛养殖“千头村”“万头场”,支持20万亩国家糖料蔗核心基地建设,积极引进和服务好蔗糖企业的发展。

(三)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一是建立健全组织指挥体系,建立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完善《永德县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永德县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工作方案》《永德县政府性债务化解方案》,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化解债务,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二是积极争取债券资金支持,2021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27500万元,主要用于永德县德党河水库工程16500万元,永德县中医医院整体搬迁建设项目11000万元,有效保障全县重大项目建设资金需求;争取再融资债券收入19160万元,全部用于偿还到期的地方政府债券还本支出,有效降低政府债务成本,缓解偿还压力。三是不断加大债务管理政策和举债融资政策的贯彻落实,严禁违法违规举债融资,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加大隐性债务化解力度,确保隐性债务风险可控。

(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一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绩效评价工作机制,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促进预算管理提质增效。二是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全面推进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保证财政资金使用安全和高效。三是全面推进会计集中核算改革。规范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强化财政资金收支管理和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工作效率。四是深化巩固政府采购改革成果,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府采购”。五是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制定《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和战略性重组。

三、存在困难和下步工作打算

2021年决算情况总体较好,但对照县人大常委会有关决议和审计提出建议,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表现为:一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刚性支出持续增长,可用财力增量难抵支出增量,预算硬平衡、紧平衡特征明显。二是全县财政收入量小质弱,税源存量严重不足,产业体系基础薄弱,新税源挖掘和培育难,一次性收入占比高,地方收入持续增长的空间有限。三是财政保障能力弱,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推进等支出需求旺盛,债务还本付息压力大,财政运行风险防控任务艰巨。

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的措施,努力提高预算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着力推进财源培植。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财政收入增长目标,采取积极有效财税增收措施,深挖税收增长潜力。一是大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巩固传统产业税源,厚植“果糖茶菜烟畜”六大产业,推动全产业链加快发展,培植新兴税源增长点。二是持续抓好砂石料整治、商砼拌合站等重点行业、重点税源监管,深挖税源增量、盘活存量,堵塞征管漏洞,做到应收尽收。三是盘活存量资金、资产和资源,提升财政服务发展保障能力。四是抓实抓细项目储备规划,以项目争资金,缓解基层运转保障压力。

——全力兜牢三保底线。一是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强化“三保”责任意识,确保“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规范预算编制,从紧从严控制财政支出,实现源头控制。二是牢固树立“过紧子日”思想,增强节约意识,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支出,集中有限财力用于“三保”支出。三是清理“三保”支出保障范围和标准,严格按照文件规定配套比例执行。四是正确认识县本级真实的可用财力,硬性压减一般性支出,压减支出保障范围,非“三保”部分的支出酌情给予保障。五是加大政府性基金,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两本预算的统筹力度。

——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一是严格控制新增债务,严格实行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牢固树立依法举债意识,建立健全融资审批及责任追究机制,确保债务规模与经济发展、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二是妥善化解存量,盘活政府存量资源资产、财政存量资金等,多渠道筹措偿债资金,逐步消化存量债务,积极探索调整债务结构,降低政府债务成本。三是继续做好债券争取工作,在核定的债务限额范围内,不断完善项目储备,积极向上争取债券资金支持,充分发挥债券资金对全县经济的拉动作用。严把举债规模,确保债务规模与经济发展、财政收支、还债能力相适应,逐步消化存量债务,降低运行风险。

——统筹推进体制改革。切实做好政府会计核算管理改革、预算单位差旅电子凭证网上报销改革、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政府财务报告编制试点试编工作,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一是全面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增强花钱的责任意识和效率意识,推进预算绩效评价机制。二是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确保采购依法依规、公开透明,提升采购效率和采购质量,降低采购成本。三是继续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提高资产利用率,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四是认真落实人大、政协意见建议,以及审计发现问题整改,促进财税体制机制创新和财政管理效能提升,优化营商环境。五是加大财政资金监管力度,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继续推进财政内控制度体系建设,规范财政工作运行,有效防范各类风险。

——加强财政自身建设。一是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财政履职全过程。二是秉持廉政转作风,坚决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市县实施办法,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三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机制,严控“三公”经费,用过紧日子换来百姓的好日子。四是强化责任担当,全面履职尽责,全力打造作风过硬,敢于担当,善于破题的实干型财政队伍。五是正视问题抓整改,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抓实审计、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销号。

监督索引号5309230310001111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