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德县乌木龙乡依托冷凉山区独特的气候资源,精准把握地域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包菜产业,蹚出了一条特色增收路。如今,包菜种植面积已拓展至1000余亩,这些饱满鲜嫩的包菜,不仅为大地披上了“绿装”,更成为了村民们实实在在的“绿色银行”,源源不断地为乡亲们带来增收红利,让冷凉气候资源真正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动能。
时下,乌木龙乡种植的包菜迎来了丰收的季节,放眼田野,连片的包菜长势喜人,一片生机勃勃的翠绿景象。时下正是包菜成熟度最好的季节,也是采摘售卖的黄金时节,此时采摘的包菜色泽鲜艳、口感爽脆,包菜田里遍布着忙碌的菜农,大家手拿工具,快速地采摘着包菜,把田野间的一片片碧绿,换做口袋里的一份份实实在在的收入。
“我家一年种10多亩包菜,成效还可以,收入一年有3万至4万元。”石灰地村包菜种植户司老二说。
近年来,乌木龙乡围绕蔬菜产业发展目标,积极引进优质包菜品种,组织专业技术团队,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从种植到采收的全程技术支持,解决农户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全乡的包菜产业迎来了新发展阶段,零散种植升级为规模化种植,单季种植转变成双季种植,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包菜产业成为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好产业。
“包菜产业对于我们当地农户来说是支柱产业,石灰地村有200多户农户种植包菜,对于包菜产业大家都很有信心。”石灰地村党总支书记黄双龙说。
走进石灰地村牛头山组,老远就听到了村民们爽朗的笑声,刚采收的包菜整齐地堆放在一角,村民们一边谈笑风生,一边耐心地等着菜商上门收购。等收购商来到后,大家开始了忙碌时刻,称重、搬运、收款,忙得不亦乐乎。随着种植规模提升,菜农们也迎来了“订单农业”新时期,每到包菜成熟时节,便有菜商下订单,周边村民按照收购数量有计划地进行采摘,用来交付订单,在家门口就完成了包菜售卖,增加收入。
“我一年支付农户菜钱达70万至80万元,菜农的收入还是可以的,村民们也很高兴。”包菜收购商李老三介绍。
除了包菜,藠头与洋芋也是乌木龙乡蔬菜产业的 “主力军”。其中,2500亩藠头基地创下 1000 万元产值,2000 亩洋芋田带来近 900 万元收益。乌木龙乡依托冷凉山区的天然优势深耕蔬菜产业,不仅持续刷新着群众的增收成绩单,更让这一特色产业成为富民强乡的“稳定器”,为乡村振兴源源不断注入蓬勃动能,勾勒出一幅产业兴旺、百姓富足的幸福新图景。